家长,该出手时再出手
2016-03-16 15:16:22   作者:冯秋景   来源:心理室   评论:0 点击:

父母的过度关心对考生来说往往适得其反,有些考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就是父母关心出来的。多项调查资料显示,高三学生感到最重的心理压力,很多是来源于他们的父母,心理学上讲的“考试焦虑”,在某些父母身上体现得甚至比儿女还明显。家长的这种“高考焦虑症”,势必加重考生的考前焦虑。

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,又有许多家长与考生一起面临备战状态。在这个特殊时期里,不少家长心里高度紧张,对孩子的关怀无微不至,本来出于好心,但由于管了不少不该管的事儿,不但没有起到好作用,还人为地制造了紧张气氛,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不良影响。真可谓“虽曰爱之,其实害之;虽曰忧之,其实仇之”。因此,高考前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要做到恰到好处,就要坚持不该管的不管。那么,哪些是家长该管的,哪些又是家长不该“出手”的呢?

        家长在哪些方面容易做过头

       了解哪些事情家长不该管,首先要知道家长在哪些方面容易做过头,从而使孩子厌烦。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无可厚非,但关键在于适度。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,在临近高考时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更是管过了头。主要表现有:

        唠叨不休

        孩子考试,有的父母自己首先沉不住气,总是唠叨个没完没了:“只差几天了,复习得怎么样”,“你要注意提高效率”,“你应当再勤奋一点”,“这次考不好会影响你一辈子”。这种唠叨无意中在家庭里制造了一种紧张气氛。如要孩子情绪稳定,父母首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。最好是内紧外松,不让自己的紧张情绪过分外露,影响孩子。

        很多家长在孩子还没升入高三时,就不时地给孩子灌输高三的重要性。到了高考前还在施加压力,什么”前途全看这一年”、“要为父母争口气”、“高三很重要”、“多跟成绩好的孩子交往”、“上高三了,要少玩会儿”。这些话,家长不说孩子也很清楚,而且说一遍谁都能记住,可是家长非得没完没了地重复,一听到这些话,孩子的脑袋就像上了紧箍咒。

        过分体贴

        如果孩子受到过多的关注,使他感到父母对自己寄托了殷切期望时,心中更是诚惶诚恐,担心万一考砸了将会使父母失望,因而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。因此,孩子和父母都要以平常心来面对高考,不要在家里总是“高考长”、“高考短”地议论。家庭紧张的气氛往往不利于考生调节心态,所以需要创造良好、宽松的家庭氛围。

       其实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照顾一直很好,孩子过的基本上都是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的生活。进入高三,特别是到了高考前,父母对孩子更加体贴入微。每次做饭都问想吃什么,饭菜可不可口,身体状况如何,等等。其实,这样反而增添了孩子的压力。

       问东问西

       每次同学打电话找孩子,父母就像查户口一样盘问彻底,要是异性同学更是如临大敌。放学回家后,总是问孩子学校发生什么事。哪怕一个小测验,也得询问孩子的成绩、排名,要是成绩下降就逼问孩子为什么。

       与人攀比

       由于同事或其他熟人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同班、同年级,无形之中父母便把同事的孩子当成了参考坐标。若是自己的孩子考得比人家好,父母就高兴,喜形于色;考得不如人家,父母就闷闷不乐,忧心忡忡。父母的脸色就像晴雨表一样影响着孩子的情绪。

        时刻监督

        孩子上高三后,父母把自己的活动减少到最低,时时刻刻陪着孩子。比如,孩子在自己房间里做作业,一会儿是妈妈给端来一杯牛奶,一会儿是爸爸敲门问要不要吃水果,要不要休息一下。这种变相的监督,无形中给孩子增添了很多压力。有的孩子说:“他们对我这样好,肯定是希望我能考好,如果我考不好,那怎么能对得起他们?我现在每天晚上都睡不着,不知道该怎么办好。”

       要求过高

       如果从孩子的模拟成绩估计能在“一本”、“二本”之间,那么从父母的谈话中,就流露出对名牌大学的羡慕,有意无意为孩子确立了更高的目标。殊不知,再仿真的模拟考试也不能与高考划等号,高考成绩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。

       家长应该做什么

       父母的过度关心对考生来说往往适得其反,有些考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就是父母关心出来的。多项调查资料显示,高三学生感到最重的心理压力,很多是来源于他们的父母。心理学上讲的“考试焦虑”,在某些父母身上体现得甚至比儿女还明显。家长的这种“高考焦虑症”,势必加重考生的考前焦虑。

       高考前,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,但又不能让孩子感觉是刻意而为之,而应该与平时没有太明显的区别,以一种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的境界让孩子安心,让考生舒心地学习、生活。

        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

      临近高考,为了保证孩子情绪的稳定,家庭中发生的容易引起情绪刺激的事情,例如父母之间的争吵、与邻里之间的纠纷及其他冲突,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讨论,以免孩子精神受到意外影响而增加烦恼。对于家庭的其他重大事情,最好也安排在高考之后再做决定,以免分散孩子的精力,从而影响考试成绩。

       言行适度“冷淡”

作为家长,面对孩子高考这一重要关头,心中焦急是可以理解的,但无论如何焦急都不能表现出来,要控制在子女面前的表现。要做到内紧外松,不要把自己的紧张情绪表现出来,在言谈举止上要保持常态,在言辞上要适度地“冷淡”孩子。不要用暗示性语言激化孩子的不安,既不要讲“你紧张吗”“睡得好吗”一类的话,更不要讲。“你不要紧张,不要害怕”一类的话,这样实际上是在加重孩子心中的不安。同时,帮助孩子安排好计划,杜绝无限制地加班加点。

        要让孩子自己做主

        不要一味强迫孩子应该怎样做,太过强硬很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。要尽可能多地跟孩子交流、沟通,要用理解的心态去与孩子对话。要给孩子更宽广的空间,在合理的范围内让他自己做决定。把决定权交给孩子,相信孩子有能力做他自己的主人,要知道任何人都必须走自己的路。要多给孩子机会,相信他有足够的能力来发展自我。尤其是高三的孩子,他们已经有十几年的学习经历和经验,有了初步的世界观、人生观,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,让他从中领悟、学习,培养思考力及决策力。

        做好后勤保障

        高三考生忙于紧张的学习,根本无法留意方方面面的信息,这时家长就要发挥搜集信息的优势。家长可以从高考书刊、高校历年招生简章、当地报纸等获得报考志愿的信息。像文体特长生、高校自主招生等,都有特定的报名和考试时间,一旦错过就无法参加。及时了解今年高考形势和专业情况,对于孩子填报志愿是十分有益的,但不能过早地与孩子讨论志愿填报的事情,以免孩子分心。

 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心 灵 信 箱
下一篇:家有考生 父母应对有方法

分享到: 收藏
评论排行